当前位置:首页>公司动态
石材品牌转型升级
版块:公司动态 点击:7173 时间:2014/3/7

近年来,以打造“五石”和新能源双百亿产业集群为工业发展主线,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园区和项目建设,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全力实施工业经济转型跨越,“五石”产业迅速崛起。

12月8日,黄鹤楼明清街又添一抹石文化色彩,通山县“五石”(大理石、玄武石、石英石、石灰石、钒石)产业为主的龙头——武汉大自然石缘茶馆在此隆重开业。作为一家以通山石材资源位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依托,以传统制作工艺和现代设计工艺相结合,把石材资源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通山大自然石业有限公司将依托黄鹤楼的旅游品牌,通过以石为媒,将“茶文化”与“石工艺”相结合,向国内外游客展示通山县的品牌价值和特色产业,填补了通山乃至湖北的空白。

三次结构性转变 实现质的飞跃

30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一个行业而言,却是足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段。30年前的石材行业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主要依靠手工制造;目前,石材行业正逐步发展成低碳、以机械生产为主、以产业集群为支点现代化的精深加工行业。

湖北省石材工业协会秘书长刘筱文向记者介绍湖北石材行业经历的三次巨大转变:

第一次变化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转制,其核心内容是国有企业转变为中外合资企业。很多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引进生产线。当时全国共引进300多条石材生产线,其中湖北就占11条。但此次合资浪潮并没带来国企的根本性变革,大部分国企只是“换汤不换药”。一部分企业只是引进生产线,但没引进矿山开采生产线;或者虽然引进了,但“不服中国水

土”,不能够正常生产。

第二次洗牌是国企经营体制改革,以承包制为主要形式,企业由承包者整体承包。这种承包,打破了国有企业固有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效率。

第三次洗牌是企业产权改革,大批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触及产权的这种改革,是一次深层次改革,是国企所有制关系的一场实质调整。其结果,是“国转民”,诞生了大批的民营企业。

刘筱文认为,三次以改革为主旋律的转变,一次比一次明晰、深刻。伴随着转变的同时,湖北石材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轨迹。

刘筱文表示,从1983年至今的30年间,全省石材从年产总量10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大理石年产能1200万平方米,实际年产量800多万平方米;花岗石年产能9000多万平方米,去年实际年产量6000万平方米。石材的产能和产量处于全国前5名。同时,湖北石材的知名度、美誉度也空前提升,麻城被命名为“中国花岗石之乡”,通山被命名为“中国大理石之乡”,团风县但店乡被命名为“湖北石材之乡”。

刘筱文表示,30年湖北石材的发展历史,最辉煌的要数2000年之后的“国企改民营”的这些年。改制后的民营企业适逢东部产业转移,承接福建、广东等地石材产业转移,湖北石材进入了飞跃发展时期。石材生产的关键在矿山,大批的外来矿山开采设备技术被引进到湖北石材企业,使企业的开采生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集群式集中 推动区域经济

据了解,石材是通山县最具特色的重要产业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通山石材不断发展壮大。据通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尹志革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县石材企业达200多家,年开采荒料15万立方米,各类加工板材约700万平方米,同时大量板石工艺品、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有部份出口到国外市场。由于石材产业雄厚的产业基础,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以及在县域经济中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山石材产业是全国十大石材产业集群之一,2006年通山石材被湖北省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52个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集群。

据了解,呈集群式发展是石材产业目前突出的特点。近些年,我国石材产业集群的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的石材已占全国石材总产量的80%左右。通山石材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由2011年的25.9亿增加到2012年38.3亿元,增长46%,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48.7亿元的79%;固定资产投资由8.5亿元增加为12亿元,同比增长42.5%;在全县43家规模企业(新口径)中石材产业集群企业达31家,占工业比重的72%;工商税收6200万元,占规模工业税收8900万元的70%;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占全县工业的100%。

刘筱文介绍,2011年,通山年产大理石1260万平方米以上,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近四分之一、湖北省的半壁江山。通山县“五石”规模企业达43家,产业年产值33.9亿元,大理石在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生产的金镶玉、中国红、木纹玉等20多个产品都是全国珍稀优质品种。通山可谓名符其实的中国大理石之乡。

此外,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带动了物流运输、机械维修、施工安装、专业护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出口转型 品牌升级

“10年前,石材加工基本靠人工;现在,石材专业设备开发与制造行业迅速发展,锯石机、全自动抛光机、矿山圆盘锯、荒料装载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装备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国产石材加工机械不仅能满足国内石材加工业的需要,还能出口国外,赚取外汇。”据通山大自然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长春分析。

通山大自然石业有限公司始创于2001年。系出口型中外合资企业,于2013年8月29日成功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挂牌仅3天,就有郑州投资人愿注资1000万元入股,还有香港、宁波、西安等地的投资公司和私人投资者来公司洽谈合作事宜,最近又以股权质押向湖北银行贷款500万元;其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生产线4条,年产文化石50万方;下辖3个板石加工厂,2处绿板矿石基地、1处黑板矿石基地和1处锈板矿山基地。

华长春介绍,“我们通山大自然石业所生产的产品始终保持原汁原味,安全无辐射的天然石材,深受国内外客户的亲睐,出口法国、德国、捷克、荷兰、中东、越南等地,在武汉、郑州、广州、上海、湖南、海南等地销售商多达15家。”

通山大自然石业有限公司在石材行业异军突起。依托当地丰富的板岩矿产资源,生产出优良的产品——板岩逐步被市场所认识、接受和热捧。据了解,板岩,是一种浅变质岩。由粘土质、粉砂质沉积岩或中酸性凝灰质岩石、沉凝灰岩经轻微变质作用形成。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通常叫它为“板石”、“石板”,只要能加工成片状或薄板的含有自然特征的石材均称之为“石板”。大部分板岩耐久性强并且耐酸碱。

“目前,公司正申请商标3个,申报专利3个。与着名的北京洛可可工业设计公司合作开发石文化产品,正着力打造成中部最具有特色的石文化品牌。”大自然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长春介绍。“通山县大畈镇“石之缘”文博园内,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占地面积53亩,分为8大展馆,准备建设全县首个集科普教育、观赏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石材艺术博览馆,预计3年内建成。”

因企业在当地及行业中的龙头作用,2010年华长春女士被推选为“通山县文化石协会”会长,以大自然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通山县文化石行业的高速发展,现整个协会年产值达4亿元,协会带动直接就业人数达5000多元。

随着世界各地对石材需求的高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范围内的各类建筑、大型工程、高档酒店等对石材的使用率提高。通山,作为革命老区,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大理石资源,得到政府支持,企业勇于不断创新崛起,立足“中国大理石之乡”品牌优势,逐渐成为湖北省重要的石材产业基地,市场前景极其广阔。相信通过通山人的创造和努力,通山石材将成为继福建水头、山东莱州、广东云浮之后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成为中国又一创富新乐土。